珠海商管作为末端运营实体,直接承担全国万达广场的运营管理职能。截至到2024年12月31日资生网,运营管理万达广场513家商业运营,不完全统计,完全出售所有权100+,轻资产合作项目300+,自持130+。
珠海万达商管境外上市进程受阻带来的投资者输回资金的压力,以及轻资产转型成效未达预期,这些都带来珠海商管现金流压力,不得不借助出售万达广场来缓解短期债务压力。
出售万达广场,涉及到可能涉及股权转让或合作开发,而非完全剥离,对珠海商管来说,并不会显著降低再管的商业运营面积,但未来收入的现金流势必会有较大影响。
万达广场历经五代产品演化,空间布局呈现\"聚焦-扩张-回调\"三阶段特征:一二代产品(2003-2015)锚定省会及中心城市打造标杆;三代产品(2016后)依托标准化模式快速下沉三四线城市;四代产品(2020后)战略回撤强化一二线核心区位,五代产品(2022后)转向轻资产运营管理输出。
从商业地产经营来看,万达经营未能有效迎合消费降级和消费下沉趋势,其运营模式相较吾悦广场等同业存在一定差距。
作为对比,吾悦广场\"2+3\"用户运营体系对接消费需求,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,侧面凸显万达商管在业态创新与用户连接层面的提升空间。
截至2024年6月,吾悦广场通过\"多元品牌+下沉市场\"战略实现运营质效突破,会员规模达3815万人(半年增速16%),上半年客流量8.3亿人次(整体同比增26%)。
下沉市场的优势,结合深度运营策略,吾悦广场空置率于 2022 年的高点 4.87%不 断下滑至 2024H1 的 2.76%
反观万达坎坷上市之路资生网
珠海万达商管曾先后于2021年10月、2022年4月、2022年10月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,但三次递表均未成功,珠海万达商管也创造了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\"最慢纪录\"。
轻资产转型
截至到2024年12月31日,运营管理万达广场513家商业运营,不完全统计,完全出售所有权100+,轻资产合作项目300+,自持130+。
万达自2017年起推动“轻资产转型”,逐步减少自持重资产,转而通过品牌输出、运营管理获利。在此过程中,万达广场的“出售”通常分为两种模式:
完全出售所有权:将项目股权或资产整体转让给其他投资者,万达退出。轻资产合作:引入外部资本持有资产,万达保留运营权(即“代管模式”)。
由于交易细节不透明,部分交易可能涉及股权转让或合作开发,而非完全剥离,统计存在难度。
2017-2020年:轻资产转型初期
2017年,万达因债务危机将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出售给融创、富力,但未涉及万达广场。2018-2020年,万达开始试点轻资产模式,与投资者合作开发或代管万达广场。2022年万达商管新开业55座万达广场,其中近40家都是轻资产项目;万达2023年已经开业了23个万达广场,只有2个为万达自持物业,其余21个均为轻资产项目。
2021-2023年:加速资产处置
2021年:万达商管(珠海万达)启动上市前,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(如腾讯、蚂蚁、中信等),现有投资人于2021年8月对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额约为380亿元人民币,其中太盟的投资额约为28亿美元(约180亿元人民币),现有投资人在原投资安排中享有到期赎回权。
2023年上海松江万达广场、西宁海湖万达广场、江门台山万达广场、上海周浦万达广场先后出售给了大家保险。湖州万达广场、太仓万达广场、上海金山万达投资广场、广州萝岗万达广场出售给了中联前源不动产基金,2025年:出售48座万达广场。
对万达集团带来哪些影响?
万达集团通过多层次股权架构形成核心控制链,王氏家族通过直接控股及多层嵌套实现对商业运营主体的绝对掌控。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顶层控股平台,由王氏父子合计持股99.76%形成绝对控制权。该平台通过持股44.64579%,后者以12.3406%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,最终穿透控股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。珠海商管作为末端运营实体,直接承担全国万达广场的运营管理职能。
截至到2024年12月31日,运营管理万达广场513家商业运营总建筑面积7,079万平方米。深度覆盖全国经济发达及高人口密度地区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及合计228个城市。
以上显示,母公司股权已经被稀释,万达集团的自主性处置万达广场的力度不足,只能听一众股东的决策。
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